新聞中心
NEWS
用改革破題 以創新作答 ——公司書寫“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側記
發布時間:
2025-11-14
來源:
瀏覽次數:
新中國建立之初,一切百廢待興。為推動國民經濟建設,填補中國工業的空白,國家將發展硬質合金工業列為“一五”計劃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承載著國家期望與民族工業使命的株洲硬質合金廠(株硬前身)應運而生,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硬質合金工業的搖籃”。
工廠自1954年建設,1958年4月正式投產,結束了國家僅能生產鎢砂的落后局面。投產當年,硬質合金年產量達到755.6噸,為設計水平近2倍,僅一年就為全國27個省、市和中央17個部、局提供了硬質合金產品,解決了國民經濟各部門對硬質合金的迫切需求。

▲1958年,工廠正式投產典禮
湘江潮涌,初心如磐,株硬始終與黨同心、與時代同步。
2009年12月,中國五礦通過增資方式控股湖南有色,公司作為湖南有色所屬企業,加入中國五礦大家庭。2016年,中國五礦對中鎢高新進行重組,公司成為中國五礦重要骨干子企業和中鎢高新直管企業,以更強的實力積極踐行“礦業報國、礦業強國”的使命擔當。
“十四五”期間,公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中國五礦和中鎢高新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企業市場競爭力、價值創造力、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其中,硬質合金銷量預計較“十三五”末增長28%,營業收入預計較“十三五”末增長39%,利潤總額預計較“十三五”增長83%。公司先后通過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復核,榮獲國務院國資委首批“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斬獲“湖南省省長質量獎” “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等一系列沉甸甸的榮譽。
▲先后榮獲“湖南省省長質量獎” “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黨建引領:筑牢“根”與“魂”,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公司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建立健全“五步閉環”機制,確保企業發展始終與黨中央決策部署同頻共振,讓企業發展的“方向盤”始終堅定有力。
以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互融互促。通過扎實開展“黨旗飄揚、黨徽閃光”行動、“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黨員在技術攻關、生產攻堅、市場開拓等關鍵崗位亮身份、作表率,組織黨員團隊聚焦生產經營難點、痛點,破解發展瓶頸,讓黨建工作從“軟任務”變為“硬支撐”,真正將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為核心,層層壓實黨建責任,不斷提升基層黨建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以激發活力為目標,鼓勵基層黨組織創新工作方法,打造特色黨建品牌。其中,鉆頭合金事業部合金一廠黨支部憑借扎實的黨建工作、突出的融合成效,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央企黨員聯學班企業案例。
以慶祝建企70周年為重要契機,開展系列宣傳思想文化活動,回顧企業與黨同呼吸、共命運的發展歷程,講述一代代株硬人拼搏奮斗的感人故事,進一步統一全員思想、凝聚奮進共識,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書寫了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形象。

▲株硬建企70周年大會現場
改革賦能:深化管理提升質效,激發經營活力
“十四五”期間,公司以改革創新為主線,通過全鏈條改革舉措激活發展動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深化IPD體系改革,實現經營單元全覆蓋,以體系化變革提升產品開發與運營效率。
推進經營單元改制,將阿米巴經營進一步下沉至基本產線,推動異型合金事業部實施“分灶吃飯”,實現權責利精準匹配;深化職能部門改革,推進KCP項目落地,同步推廣“班組建設+精益管理+進步指數”改革經驗,推動“五星班組”建設,目前“五星班組”占比已提升至30% ;開展海外業務管理改革,通過海外子公司提級管理、進出口公司吸收合并,實現管理層級壓減,大幅提升海外業務運營效率。

▲各單位積極推動“阿米巴經營+IPD+精益管理”融合落地
以“精干高效、結構優化”為目標推進人力資源改革。目前,40歲以下員工占比提升8%,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升7%,隊伍結構更趨合理;勞動生產率累計增長超60% ,改革驅動人力效率實現跨越式提升。
創新驅動:破解“卡脖子”難題,搶占技術制高點
“十四五”期間,公司將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科研平臺建設,科研投入持續保持在主營業務收入的3%以上,為技術突破提供了堅實保障。五年來,公司不僅深度參與多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更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內行業團體標準,授權專利 146 項(發明專利 50 項),涵蓋硬質合金基礎、產品、試驗方法、綠色制造等多個類別,用標準話語權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在高端產品研發領域,公司不斷刷新行業紀錄,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針對精密制造領域的關鍵需求,公司自主研發出極小徑鉆針材料,成功破解了長期困擾我國精密光學組件、芯片制造等領域的“卡脖子”難題。
在能源開采與重大工程領域,公司的產品同樣展現出強大競爭力。其生產的牙輪鉆球齒在5千米以上深井超深井能源開采中成為首選材料,為我國實施深地戰略,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關鍵支撐。而在盾構刀具等大型工程裝備領域,公司產品廣泛服務于川藏鐵路、跨長江隧道等國家重點項目,成為“超級工程”背后的攻堅力量。

▲公司全系列產品
錨定目標,不斷優化,公司高風壓球齒性能提升30%,國內市占率70%。優特鋼輥環使用壽命達到同類產品2倍以上,國內市占率超50%,穩居主導地位。
智造升級:打造先進生產線,激活效率新動能
智能化改造是公司“十四五”期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五年來,公司聚焦硬質合金生產核心環節,先后建成兩條標志性智能生產線。以這兩條生產線為核心打造的萬噸高端硬質合金用碳化鎢粉末智能生產線建設項目,更成功入選國家“十四五”102項重大工程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百大工程”項目,為行業樹立了“智造升級”的標桿。
其中,2021年底竣工的中粗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入選湖南省智能制造標桿車間,該項目通過全流程自動化改造和信息管理透明化升級,對傳統生產模式進行了顛覆性重構:原本需要200多人完成的生產工作量,經智能化改造后僅需30人即可高效完成,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時,生產穩定性顯著提升。
2025年全面投產的超細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從獲批啟動至正式投產僅歷時兩年,其中建設階段更是以10個月的速度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跑出了項目建設的“中鎢速度”。這條生產線集成了多項國內首創技術。投產后,該生產線徹底打破國外對高性能納米、超細碳化鎢原材料的壟斷,實現高端原料的國產化替代與自給自足,為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關鍵領域提供核心原料支撐。

▲超細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
向縱深推進,公司推進智能信息化與綠色低碳協同發展,主要設備機械手配備率從不足45%提至54%,各條生產線勞動效率大幅提高。全面上線SAP-ERP系統,實現業財一體化管理,解決傳統模式下數據孤島、核算滯后問題。投用粉末與型材MES系統,實時采集生產過程數據,實現生產異常實時預警,產品一次合格率提升2.65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構建全鏈條體系,實現生態與效益雙贏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公司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產經營全流程。“十四五”期間每年被評為湖南省環境保護綠牌單位,截至目前,已蟬聯該榮譽11年。2023年底成功入選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名單,圓滿拿到綠色制造體系的“大滿貫”,成為株洲市及中鎢高新旗下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株硬的綠色轉型并非單點突破。在生產環節,公司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工作,通過綠電交易與光伏發電協同發力,使清潔能源全面覆蓋各條生產線,為高端硬質合金制造提供穩定、清潔的能源保障。兩條智能生產線更成為綠色制造的典范:超細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集成余熱回收、無功補償等節能低碳技術,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750噸;中粗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的余熱利用技術,則實現了生產過程中能源的高效循環,大幅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在原材料管控方面,企業建立嚴格的綠色采購標準,優先選擇環保達標、資源利用率高的供應商,從源頭減少環境影響。

▲中粗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
綠色發展不僅響應了國家環保政策,更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徑。通過節能技術改造與資源循環利用,公司累計節約能源成本上千萬元,同時憑借綠色產品認證與綠色供應鏈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額外加分,進一步拓展了高端市場空間。公司“綠色賦能發展”的模式,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開放協同:融入雙循環格局,拓展發展新空間
作為中國硬質合金行業的優勢企業,公司在“十四五”期間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成為推動地方經濟開放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國內市場,公司依托中國五礦與中鎢高新的資源整合優勢,深化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構建起自主可控的鎢產業生態。公司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其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相關產業的全球領先提供了關鍵支撐。

▲中國五礦鎢產業鏈共鏈行動暨中鎢高新產業鏈協同發展大會硬質合金分會場
在國際市場,公司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東南亞等重點市場的占有率持續提升。通過布局海外市場前沿、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等方式,公司展示了“中國智造”的實力,提升了我國硬質合金產業的國際話語權。
從技術突破到智造升級,從綠色發展到開放協同,公司在“十四五”期間以實干踐行使命,不僅鞏固了自身的行業地位,更助推我國硬質合金產業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根本性轉變。
“十五五”規劃猶如一幅壯麗的畫卷徐徐展開。今年是中國五礦成立75周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公司將繼續踐行“礦業報國、礦業強國”的初心使命,秉持“追求過硬,進取無限”的精神,為中國五礦和中鎢高新實現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注入動力,為我國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株硬力量”,續寫新時代的光榮夢想。
何慶文
上一頁
上一頁

